訪談時間:2024年12月23日
訪談嘉賓: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 譚紹偉
訪談背景:2024年,行政審批服務局深入貫徹落實省、市、區工作部署,錨定“三個大抓”鮮明導向,圍繞全區“1369”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和作風能力提升年“四項行動”,堅持以“一切讓企業群眾滿意”為目標,秉持“凡(煩)事我來辦、一切經心辦”理念,持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服務流程優化再造,提供增值化服務,推動“經心辦”政務服務品牌創優提質,審批服務效能和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現針對企業群眾關心的高效辦成一件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市場主體登記便利化等熱點問題,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網對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譚紹偉進行了訪談。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 譚紹偉
訪談內容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網:請您介紹今年推進落實“高效辦成一件事”工作有關情況。
譚紹偉:“高效辦成一件事”是今年政務服務工作的重點和熱詞,是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國家、省、市先后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的指導意見》(國發〔2024〕3號)、《山東省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大力提升行政效能的若干措施》(魯政發〔2024〕4號)和《威海市落實“高效辦成一件事”2024年度重點事項工作方案》(威政辦字〔2024〕23號)等文件。為加快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2024年度重點事項高質量落地見效,我區出臺了《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推進落實“高效辦成一件事”2024年度重點事項工作方案》,對推進落實重點事項和打造服務場景等工作任務做了具體部署。我從三個方面介紹一下推進落實的成果成效:
一是強化統籌調度。統籌推動國家、省級兩批次“13+11”個重點事項落地見效。編制了“一件事聯絡通訊簿”,培養了17名“一件事主理人”,全權負責溝通協調全鏈條事項辦理,舉辦了2期“一件事主理人”和窗口工作人員應知應會知識培訓班,保證了“一件事”服務事項、辦理流程、申請材料、線上線下辦理渠道等“無差錯”。二是健全服務體系。制定“一件事”區級工作方案,分領域設置了12個“一件事”集成辦專窗,進一步優化了辦事指南、工作指引、申請表單等9類材料。今年以來,“一件事”辦件量達到4.1萬余件。三是拓展特色場景。創新打造了“無花果產業”“海工裝備產業”“大型營業性演出”“建設項目使用林地審核審批與林木采伐”等6個“特色一件事、一類事”聯動服務場景,其中在全省率先推出的分布式光伏發電、充電基礎設施建設2個“一件事”成功入選了山東省2024年度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揭榜掛帥”任務名單。新華網、山東新聞聯播、大眾日報、威海新聞等媒體報道了我區“一件事”經驗做法,分布式光伏發電“一件事”經驗做法入選2024年全國第五屆政務服務軟實力“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優秀實踐案例,榮獲“標準建設基石獎”,是威海市唯一獲獎案例。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網:請您介紹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方面推出了哪些便利化改革舉措?
譚紹偉:為進一步簡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我們聚焦“高效辦成一件事”,將需要多個部門辦理或跨層級辦理的關聯性強、辦理量大、辦理時間相對集中的多個事項集成辦理,為項目企業和建設單位提供“一件事一次辦”“一類事一站辦”服務。一是推行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備案并網“一件事”。將分布式光伏發電建設“一件事”集成辦分為五種情形,會同經發局、建設局、自然資源管理辦,各鎮、街道等8個部門單位提前輔導、聯合勘驗,涉及多個部門的事項一次辦。按照原來審批流程,項目單位需要到行政審批局辦理企業投資項目備案,再到供電公司申請并網手續。“一件事”改革后,通過精簡流程、整合材料、優化服務等舉措,企業申請材料壓減60%以上,全流程審批時間縮短40%以上,跑動次數減少85%以上。二是推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審批“一件事”。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劃分為非獨立占地的自用(專用)充電基礎設施、非獨立占地的公用充電基礎設施和獨立占地的集中式充電基礎設施三類情形,分類簡化審批流程,其中前兩類項目取消備案、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施工許可證等工程建設手續,審批事項壓減50%以上,申請材料壓減40%以上。三是推出海工裝備特色產業“一件事。制定《關于推行海工裝備特色產業建設“一件事”集成辦工作實施意見》,強化招商服務,優化審批服務,拓展增值服務,設立服務驛站,梳理企業開辦、項目建設、醫保、社保、科技、人才、金融等領域60個政務服務事項,通過提前介入、幫辦代辦、靠前服務等方式,深化流程再造,為企業提供多元化個性化的衍生服務,實現全生命周期集成辦理,推進海工裝備產業向海圖強。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網:請您介紹在優化建設用地使用林地審批方面,開展了哪些實踐探索?
譚紹偉:為進一步服務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們圍繞強化林業服務和林地要素保障,聚焦林地使用審核審批環節,積極開展創新探索,全力推進重點項目早落地、早建設。一是厘清部門責任,強化部門協同聯動。制定了《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關于批次建設用地使用林地審核審批和林地調整審批協調工作的方案》,明確批次建設用地使用林地審核審批和存量建設用地林地調整的工作流程和各部門的職責分工,按照不同類別開展使用林地審核審批或調整。建立健全各部門專人聯絡機制,前期各相關專業人員主動提前介入,配合用地單位對項目選址進行分析、綜合研判、制定方案,避開使用林地報批的卡點堵點;對遇到的卡點堵點難點問題,列出問題清單,通過對上溝通協調、聯席會商等方式,及時開展問題反饋和跟蹤落實。二是優化流程再造,審批“高效集成辦”。開展跨部門、跨層級審批,與建設部門、國土規劃部門加強協調溝通,對涉林的建設用地報批、使用林地審批和林木采伐許可同步開展現場查驗和公示,實現“多勘合一”“多示合一”;將建設用地報批材料和建設用地使用林地審核審批材料(或省級委托區管委的批復件)同步組卷上傳省自然資源廳系統,省自然資源廳并聯審批同步取得建設用地批復和使用林地批復。同時,行政審批服務部門制定使用林地“一件事”服務指南,將使用林地審核審批與林木采伐合并同步申報,申請材料壓減36%,省級權限批復效率提高50%,省級委托批復效率提高75%。行政審批部門和林業部門加強審管聯動,實現審管互動“零時差”。今年,共有10個建設用地使用林地通過審核審批,使用林地面積12.7443公頃,高效推進了騰森橡膠輪胎(威海)有限公司高性能綠色摩托車子午線輪胎智能制造項目、山東泰昇海藍有限公司山東電工海底電纜生產基地一期建設項目、威海中外運智慧國際物流中心項目等一大批省級重點建設項目落地,很好地服務保障了經濟高質量發展。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網:請介紹針對食品經營類市場主體,推出了哪些便利化改革措施?
譚紹偉:在食品經營類市場主體的便利化改革方面,我們推出了兩方面的便利化舉措。首先,散裝食品(不含熟食)經營許可實現承諾即發證。我們深入梳理相關法規政策,明確了散裝食品經營許可的核心要求與風險把控要點。符合條件的經營主體只需簽署詳細且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諾書,承諾嚴格遵守食品安全相關規定,如實填報經營信息,便可當場獲得經營許可證,辦理時間從原來的平均7個工作日大幅縮短至當日即領證。這一舉措極大地激發了散裝食品經營市場的活力,新登記注冊的散裝食品經營主體數量同比增長40%。在實行承諾改革的同時,為確保食品安全標準不降低,我們與主管部門加強登記信息共享和審管聯動,在后續監管方面加大力度,規范市場主體依法依規經營,保障消費者權益。再者,同址同業主體變更信用承諾制。針對經營地址相同且從事相同行業的食品經營主體變更事項,我們建立了信用承諾機制。主體在申請變更經營范圍、負責人等信息時,提交信用承諾書以及必要的基礎信息材料后,即可進入快速變更流程。實施過程中,我們推動信用評估與監管協同發力,對誠信履行承諾的主體給予更多便利與扶持,而對失信主體則依法依規予以處理。目前,同址同業食品經營主體完成變更,平均時間縮短約65%,材料精簡幅度達50%,有效降低了變更的經營成本與時間成本,進一步促進了食品經營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